新华社快报,我国熔盐堆实现钍变铀突破,意味着什么?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4 分钟
位置: 首页 社会热点 正文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我国首次实现基于熔盐堆的钍铀核燃料转换

我国在核能技术研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在上海应物研究所牵头完成了基于熔盐堆的钍铀循环化学分离实验成功实现钍铀核燃料的闭式循环,这是我国乃至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实现这一过程,对实现核燃料的高效利用和核废料的最小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核心突破解读】

  1. 技术核心: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

    此次实验是该系统专项的关键技术之一,钍-232本身不能直接裂变,但它在反应堆中吸收中子后,可以转变为可裂变的铀-233,从而作为核燃料。

  2. 关键步骤:化学分离

    • 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科研团队成功地从照射后的熔盐燃料中,精确分离出铀-233,这个过程技术难度极高,需要在不中断反应堆运行的情况下(“在线”)或停堆后(“离线”)从成分复杂、放射性极强的熔盐中高效、安全地提取出目标核素。
  3. 实现“闭环”

    • 成功分离出铀-233,意味着可以将它重新制成核燃料,再次投入反应堆使用,从而形成一个“钍-232 → 铀-233 → 裂变发电 → 分离回收 → 再利用”的燃料闭合循环

【重大意义】

  • 开辟核能新路径:我国是全球钍资源储量相对丰富的国家,此项技术一旦成熟并商业化,可将钍资源转化为巨大的能源潜力,摆脱对铀资源的单一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 “燃烧”更安全、更清洁
    • 熔盐堆本身具有固有安全性(在常压下运行,出现异常时可自动停止裂变反应)。
    • 钍铀循环产生的长寿命放射性废料远少于传统的铀-钚循环,极大降低了核废料处理和长期储存的负担与环境风险。
  • 引领先进核能技术:此次实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的研发,特别是钍基熔盐堆技术路线上,走在了世界前列,为未来构建更安全、更可持续的先进核能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这项突破不仅是实验室里的一个“首次”,更是将“钍”这个沉睡的宝藏唤醒,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可用能源的关键一步,为我国乃至世界核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中国方案。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我国流感活动上升,如何科学预防和用药?
« 上一篇 2025-11-07
年度最大超级月亮何时登场?最佳观测指南
下一篇 » 2025-11-07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最近发表

作者信息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