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鲜报|燃料从“铀”到“钍”!我国实现钍基熔盐堆研发突破,开启核能“千年续航”新纪元
引言:戈壁滩上的“蓝色火焰”
在甘肃戈壁深处,一座不依赖铀燃料的核反应堆正发出幽蓝的荧光,这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我国全球首次实现钍基熔盐堆并网发电的现实突破!当全球为铀资源争夺、核废料处理焦头烂额时,中国科学家悄然将“钍”这一曾被遗忘的元素,推向了能源革命的中心舞台。
颠覆传统:为何“钍”能改写核能规则?
-
资源禀赋的降维打击
我国铀矿储量仅占全球3%,钍储量却超30万吨(居世界第二),足以支撑能源消费数千年,钍基熔盐堆让中国从“贫铀国”一跃成为“钍能源强国”,彻底扭转能源安全被动局面。 -
本质安全的革命性设计
- “不爆炸”的堆芯:熔盐堆采用液态燃料,常压下运行,物理上杜绝堆芯熔毁风险。
- 自冻结保护:异常时燃料盐将自动流入应急储存罐凝固,如同“核能自动灭火器”。
- 无武器级副产物:钍-232循环产物难以用于核武器,从源头规避核扩散争议。
-
废物处理的世纪突破
传统核电站产生万年级放射性废物,而钍堆废物量仅为铀堆的1/100,衰变周期缩短至300年内,极大降低地质储存压力。
技术破壁:中国如何攻克世纪难题?
-
材料困局的破解
面对熔盐腐蚀性,我国研发出“钇锆合金”新材料,使管道寿命突破10万小时,成本降低40%。 -
“在线换料”黑科技
实现不停堆状态下提取核废料并补充新燃料,发电效率提升至45%(远超铀堆33%)。 -
热电联供的智慧延伸
反应堆余热可用于海水淡化、区域供暖、氢能制造,综合能源利用率达80%。
战略布局: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中国速度
- 2025年示范堆并网:甘肃武威10兆瓦试验堆已向电网供电,可供1000户家庭日常用电。
- 2035年商业堆落地:计划在沿海地区建设百兆瓦级商用堆,替代燃煤机组。
- “一带一路”绿色输出:与沙特、阿根廷等国签署技术合作,打造“零碳核电出海”新名片。
未来展望:钍基能源如何重塑世界格局?
-
能源民主化加速
钍资源分布均匀(印度、巴西、土耳其均富集),有望终结少数国家垄断核能的现状。 -
零碳时代的基石
每座100万千瓦钍堆年减碳800万吨,相当于种植4亿棵树,成为风电、光伏最稳定的互补能源。 -
深空探测的“动力心脏”
NASA已与中方开展技术交流,未来钍堆可能为月球基地、火星移民提供持久能源。
从“跟跑”到“领跑”的能源突围
当欧美仍在为第三代核电技术争论时,中国已用钍基熔盐堆撕开第四代核能的突破口,这项承载着“双碳”目标与能源自主使命的技术,不仅照亮戈壁的夜晚,更点燃了人类清洁能源的未来,下一个十年,世界核能规则或将由中国书写!
【新华锐评】
钍堆突破印证了“创新无畏冷板凳”的科研精神,从钱学森之问到今日钍堆并网,中国科学家用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将能源命脉牢牢握在自己手中——这或许是最硬核的“国家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