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增的6个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一授牌仪式于2025年5月29日在罗马举行的GIAH科学咨询小组会议上举行。
以下是此次获得授牌的6项遗产的详细信息:
-
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
- 核心价值: 独特的“立体种植”模式——树下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形成了林粮、林药、林禽共生的生态循环系统,拥有悠久的板栗栽培历史和文化。
-
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
- 核心价值: 拥有超过千年的生姜种植史,形成了独特的“姜阁保种、催芽、高垄高培土栽培”三大传统技艺,这种精细的耕作方式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水土资源。
-
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
- 核心价值: 保存了世界上规模最大、树种最古、品种最优、保存最完好的古杨梅种质资源,系统内实行杨梅林下种植药材、养殖家禽等复合生产模式。
-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 核心价值: 不仅孕育了蜚声中外的名茶“铁观音”,更创造了“半发酵”的独特制茶工艺,形成了完整的种茶、制茶、品茶、茶艺及相关的文化旅游产业链。
-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
- 核心价值: 是中国首个入选的游牧农业遗产,牧民根据季节变化,在不同草场之间迁徙转场,这种古老的生产方式保护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
浙江庆元林-菇共育系统
- 核心价值: 以“砍花法”为核心的香菇栽培技术,是人类最早利用森林资源进行食用菌生产的典范,该系统实现了森林保护与菌菇生产的可持续协同发展。
此次授牌的意义与背景
- 巩固领先地位: 在此次新增之前,中国已拥有19项GIAHS,数量位居世界首位,此次一次性新增6项,使中国的GIAHS总数达到22项,进一步巩固了在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领先地位。
- 彰显农业智慧: 这些遗产地不仅生产了独特的农产品,更重要的是,它们展示了中国农民在数千年实践中形成的适应自然、保护生态、可持续经营的农业智慧,对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 推动乡村振兴: GIAHS的认定极大地提升了这些地区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有助于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为当地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02年发起的一项倡议,旨在建立全球性的农业文化遗产及其相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它被认为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互补的、专门针对农业领域的“世界级遗产”。
中国这6项遗产的成功入选,是对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宝贵价值的国际认可,也是对全球可持续农业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