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山海 踏浪而行——写在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起航之际
当“雪龙2”号破冰船的汽笛在港口鸣响,划破天际,中国第42次南极考察队的勇士们,再次将目光投向了那片遥远而纯净的冰封大陆,这不仅是一次地理坐标的远行,更是一场关乎信念、科学与梦想的壮丽征途,千言万语汇成一句:心有山海,踏浪而行。
“山海”在心,是胸怀与信念的疆域
何为“心有山海”?它并非仅指对极地壮丽风光的向往,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图景。
- “山”,是南极大陆巍峨耸立的冰盖,是科考路上需要翻越的无数科学高峰,是考察队员心中那份如高山般坚定不移的使命与担当,它代表着面对极端环境时的坚韧,面对技术难题时的执着,是“格罗夫山”的险峻,也是“昆仑站”的巍然。
- “海”,是环绕南极的咆哮西风带,是南大洋下蕴藏的无穷奥秘,是考察队员们如海洋般宽广的求知欲与探索精神,它象征着穿越狂风巨浪的勇气,拥抱未知领域的胸怀,是穿越德雷克海峡的颠簸,也是潜入深蓝的探索。
这“山海”,早已在他们心中扎根,是无数个日夜的模拟训练,是成千上万组数据的精密计算,是临行前亲人眼中不舍的泪光与殷切的嘱托,正是这内心的“山海”,赋予了他们告别故土、直面风浪的无穷力量。
“踏浪而行”,是行动与无畏的写照
南极考察,从来不是诗意的漫步,而是与自然的博弈,与极限的较量。
“踏浪”,踏的是物理之浪,咆哮的40度、50度西风带,以其滔天巨浪考验着每一艘航船和每一位船员的意志,数米高的浪头砸向甲板,持续的颠簸挑战着生理的极限,在“雪龙2”号这艘国之重器的承载下,考察队员们将以精湛的技术和钢铁般的意志,将这狂暴的海洋,化作通往梦想的航道。
“踏浪”,踏的更是科学之浪,本次考察任务艰巨繁重:罗斯海新站的建设和完善、南极生态系统的监测与保护、冰盖内部与冰下环境的深钻探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数据收集……每一项都是人类认知边界的前沿课题,考察队员们如同在知识的海洋中“踏浪”,每一次采样、每一次观测、每一次实验,都是在未知的波涛中,踏出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每一次起航,都是为了更好的归来
从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至今,从“向阳红10”号到“雪龙”系列破冰船,从长城站、中山站到昆仑站、泰山站,一代代中国极地人前赴后继,将足迹深深烙印在那片纯洁的冰雪之上,他们的每一次出发,都承载着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承载着全人类对地球最后一片净土的守护之心,以及对未来的深切思考。
他们带去的,是先进的设备与智慧的头脑;他们带回的,是宝贵的科学数据与对地球系统更深刻的理解,他们的工作,关乎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关乎人类共同的命运与未来。
巨轮即将起锚,航向正南,让我们将最崇高的敬意与最温暖的祝福,送给这群心怀“山海”、无畏“踏浪”的勇士。
愿你们: 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冰原探秘,满载而归! 平安起航,胜利凯旋!
中国的南极事业,因你们的每一次出发而更加壮阔;人类探索未知的篇章,因你们的每一步足迹而更加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