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关键词解读“十五五”海洋经济破10万亿
“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提出“海洋经济破10万亿”,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目标,更是一个国家战略的升级,它标志着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实质性迈进,我们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理解其核心内涵:
关键词一:新质生产力
- 解读:这是“十五五”规划的核心灵魂,海洋经济的增长不能再依赖传统的渔业、港口低端运输等粗放模式。“破10万亿”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这意味着要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如海上风电、波浪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深海探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 内涵:从“汗水经济”转向“智慧经济”,用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重塑海洋产业全链条。
关键词二:蓝色粮仓
- 解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海洋是巨大的“蓝色粮仓”,其内涵已从传统的“捕捞”转向“以养为主”的现代化水产养殖。
- 内涵:发展深远海养殖、智慧渔业、海洋牧场,构建“陆海接力”的粮食供应体系,不仅提供优质蛋白,还能提供功能性食品和生物原料,实现农业的蓝色升级。
关键词三:绿色低碳
- 解读:“双碳”目标下,海洋是未来能源的主战场和生态保护的屏障,海洋经济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
- 内涵:
- 能源端:大力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打造“海上三峡”。
- 生态端:严格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发展海洋碳汇(红树林、盐沼等),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
关键词四:陆海联动
- 解读:海洋经济不是孤立的海上经济,而是要与陆地经济深度融合、相互赋能。
- 内涵:以港口为枢纽,构建“港口+临港产业+腹地经济”的联动发展模式,港口进口的矿石、原油,支撑腹地的高端制造业;腹地的技术、人才、资本,反哺海洋产业的升级,形成“以海促陆、以陆兴海”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五:经略海洋
- 解读:这是一个更高维度的战略概念,强调对海洋的系统性、整体性、战略性开发与保护。
- 内涵:不仅关注经济价值,更统筹考虑国防安全、科技创新、生态保护、国际合作等多个维度,要求我们拥有强大的海洋科技、完善的海洋法治、深远的海洋战略眼光,在全球海洋治理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第二部分:大连如何贡献“关键增量”?
大连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港口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在“十五五”海洋经济大潮中,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贡献“关键增量”,意味着大连不能只做“参与者”,而要做“引领者”和“核心增长极”。
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贡献“枢纽增量”
- 核心优势:世界级深水良港、完善的集疏运体系、丰富的航线网络。
- 关键行动:
- 智慧港口升级:全面应用5G、AI、物联网技术,实现港口作业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提升货物周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器”和“加速器”。
- 拓展中欧班列“海铁联运”:将大连港打造为“一带一路”与“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海陆交汇点,吸引更多货物经大连中转,辐射东北、华北乃至整个欧洲,提升枢纽能级。
- 发展高端港航服务:从“装卸港”向“服务港”转型,大力发展航运金融、保险、法律、经纪、船舶管理等高端服务业,吸引全球航运要素集聚,形成产业生态。
构建“海洋科创策源地”,贡献“科技增量”
- 核心优势: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顶尖高校,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以及中船重工等大型企业研发平台。
- 关键行动:
- 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集中力量突破深海探测装备、大型海上风电安装平台、高端船舶动力系统、海洋生物医药原料提取等关键核心技术。
- 建设“海洋科创走廊”:以高校院所为核心,串联起高新区、英歌石科学城、产业园,形成“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生态,吸引全球海洋科技人才和项目落地。
- 打造“海洋数据高地”:整合海洋环境、航运物流、渔业资源等数据,建立国家级海洋大数据中心,为海洋经济决策、灾害预警、产业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建设“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集群”,贡献“产业增量”
- 核心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在造船、石化、装备制造领域。
- 关键行动:
- “海陆双核”驱动:
- 海上核芯:大力发展大型LNG运输船、大型集装箱船、高端邮轮等“国之重器”,全力发展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包括风机、塔筒、海底电缆等。
- 陆上延伸:利用石化产业基础,发展海洋工程用特种钢材、高性能复合材料、防腐涂料等,形成“海工装备+新材料”的产业集群。
- 布局“蓝色粮仓”核心区:发挥大连在育种、装备、冷链物流方面的优势,建设国家级的深远海养殖示范区,推广“深水网箱+智慧平台”模式,打造高品质水产品品牌,抢占高端市场。
- “海陆双核”驱动:
培育“海洋文旅新地标”,贡献“消费增量”
- 核心优势:独特的山海景观、宜人的气候、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俄式风情。
- 关键行动:
- “海洋+”文旅融合:开发海洋主题公园、海洋博物馆、邮轮母港、海岛度假等高端旅游产品,举办国际海洋论坛、帆船赛、潜水节等品牌活动,提升国际知名度。
- 发展“海洋康养”产业: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保健品、康养护肤品,并结合温泉资源,打造“海洋+温泉”的特色康养目的地,吸引国内外高端消费人群。
“十五五”海洋经济破10万亿,是大连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连的贡献路径清晰而宏大:
- 在“枢纽”上,从“大港”迈向“强港”,成为全球资源配置的节点。
- 在“科技”上,从“跟跑”转向“并跑”甚至“领跑”,成为创新策源的引擎。
- 在“产业”上,从“传统制造”升级为“高端智造”,成为价值链的核心。
- 在“开放”上,从“区域中心”跃升为“国际门户”,成为东北亚合作的桥梁。
通过这四大路径的协同发力,大连不仅能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更将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贡献坚实而关键的“大连增量”,真正成为引领中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北方龙头”。
